【文/Helen Pilcher;譯者/高英哲】

 

珊卓‧布拉克用滅火器,在最後關頭把自己噴向目的地。

 

 

(警告!本文洩露劇情)

在太空裡,沒人聽得見你尖叫、打鼾,也沒人有辦法扭曲物理定律。這對英勇的太空人來說是件好事,不過對太空驚悚片《地心引力》(Gravity)來說可就不是如此了。儘管本片的攝影美得令人屏息,演員演技出神入化,劇情又十分引人入勝,你幾乎願意為此原諒喬治‧克隆尼在電視播個沒完的咖啡廣告,然而這部3D巨作的科學原理卻不是全無失誤。

在本片中,珊卓‧布拉克受到自己幻覺中跑回來喝伏特加的喬治‧克隆尼啟發,先是用登陸火箭駕駛沒有燃料的聯合號,然後再換搭一支滅火器,從毀滅的國際太空站(ISS)逃到剛好在附近的中國太空站。這「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窘境彷彿是在考驗莫非定律的極限,但是這齣太空鬧劇是否真的有可能會上演?

「答案是『有可能』,但也『不可能』。」美國NASA太空人凱蒂‧柯爾曼(Cady Coleman)說,她曾經飛過兩次太空梭任務,在駐紮於國際太空站時直接提供珊卓‧布拉克技術指導。雖然國際太空站環繞地球的高度與中國太空站差不多,但它們是在不同的平面上移動:國際太空站軌道平面與赤道的夾角為51.6度,中國天宮號太空站的夾角則是42.8度。「兩個太空站運行的軌道不一樣,壓根不會有交會的時候。要從其中一個太空站跳到另一個上頭,根本辦不到。」

像聯合號這樣的太空船,通常是用推進器來操控,那麼燃料用完時,能不能改用登陸火箭來操控呢?登陸火箭在太空船靠近地面時向下噴發,目的是要在下降的最後階段減緩太空船的速度;登陸火箭的外面覆蓋了飛盤狀的大型隔熱罩,以免太空船在重返大氣層時燒起來,不過隔熱罩在大氣層內就必須拋棄,登陸火箭才能噴發。這個程序會自動進行。「要以手動方式忽略自動感應器,做法相當複雜。」柯爾曼說。珊卓‧布拉克從頭到尾都沒有拋棄隔熱罩,所以她的大膽行徑恐怕起不了什麼作用。

不過別擔心,珊卓‧布拉克在電影中用滅火器,在最後關頭把自己噴向目的地。「那一招是管用的,」柯爾曼說,「不過NASA從沒嘗試這麼做。」她說這招的關鍵在於你得把滅火器抓在你的重心(也就是肚臍)前方,然後快速噴發;你要是抓的位置偏離重心,你就會開始打轉,這麼一來就很難控制方向了。

NASA太空人的噴射背包上有個反打轉按鈕,以防類似的情況發生,然而不知何故,滅火器上卻沒有這個按鈕。

對於這部大致符合事實,又細膩描繪太空瑰麗的電影,柯爾曼盡量不在雞蛋裡挑骨頭,但是有一場戲實在讓人忿忿不平。戲演到中間時,珊卓‧布拉克扔下喬治‧克隆尼漂向太空。「讓喬治‧克隆尼漂走?那絕對違反了物理定律和人的天性。」柯爾曼說,「要是我的話,鐵定會死巴著那帥哥不放。」

 

【完整內容請見BBC知識國際中文版第33期(2014年5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