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蒂芬‧米爾(Stephen Mills);譯者/鄭方逸】
|
1976年,我在美國蘇必略湖的皇家島(Isle Royale)上,徒步尋找狼的蹤跡。經過一個世紀計畫性的屠殺後,狼變得很稀有。當時密西根最北邊以及附近明尼蘇達州的森林,是美國除了阿拉斯加以外,唯一仍有狼群出沒的區域。
那時我在島嶼的沼澤旁紮營。當我在地上發現了新鮮排泄物和大狗深掘的足跡時,簡直欣喜若狂。然而我一匹狼都沒見著。我向西前往懷俄明州著名的黃石公園,也沒看到任何掠食動物,更甭提狼了。
2007年我重返黃石公園,發現一切都改變了。我悠哉地開著車,在三天內看到了三隻黑熊、六隻灰熊正在獵食,還有,沒錯,在遠處山艾間漫步的兩匹瘦狼。這樣的邂逅並非偶然:2011年,多達三萬八千名遊客在黃石公園裡看到了狼。
大衛‧米奇(David Mech)是美國頂尖的狼專家,當初我會去皇家島,就是受到他早期研究的啟發。他說他自己昔日在明尼蘇達州的生活圈,如今住了三千匹狼。牠們一路向南擴張至威斯康辛州和密西根州,這兩州約莫共有一千兩百匹狼,而且據米奇的說法,牠們每年數量都會再增加12%。
美國西部的愛達荷州、懷俄明州和蒙大拿州,可能共有超過兩千匹狼。「官方數據是1,700到1,750隻,但這是低估了。」米奇告訴我,「當你計算小批狼群,少算幾隻不會有什麼差別。然而當狼群數量增加時,你一定會少算更多。15%的誤差範圍相當於幾百匹狼。」
2008年,狼群開始在鄰近太平洋的華盛頓州繁殖,這是1930年代以來的頭一遭。如今這兒已經有五群狼,還有另外兩群在南方的奧勒岡州。2011年4月,美國國會把狼從聯邦瀕危物種名單上剔除。美國灰狼肯定是回來了。
這種迷人又具爭議的肉食動物在幾十年前幾近滅絕,如今何以能這麼神奇地歸來?這一部分得回溯當初牠步向絕種的歷程。儘管森林砍伐和農地開墾確實劇烈改變了牠原本的棲地,但造成狼群數量銳減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人類的獵殺。
1630年,麻州出現了美國的第一個獵狼懸賞令。到了十九世紀中期,政府實行優厚的獵狼補貼政策─每具屍體最多可換到一百五十美元,足夠讓獵狼者以此維生。當人們開始在西部放牧牛羊,他們更毫不手軟地捕獵或毒殺狼隻。
1915年,美國國會成立了生物調查局,附設掠食動物及齧齒類管理部,旨在徹底撲滅聯邦土地上的狼和其他掠食動物。這場被作家布魯斯‧漢普頓(Bruce Hampton)稱為「地球物種對另一物種持續最久,也最冷酷無情的屠殺」持續了四十年才結束,狼群幾近滅絕。
浴火重生
不過故事還沒結束。好消息是,屠殺是可以回復的。如果屠殺是造成某種生物瀕臨滅絕的主因,我們只要及時停止殺戮,物種數量自然就會恢復。然而這得靠人們改變心態才行。而喚醒美國人意識的最大功臣,莫過於阿爾多‧李奧帕德(Aldo Leopold)。
李奧帕德最初是愛好狩獵的森林管理員,但後來成了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保育人士。他大力鼓吹人們保留「完整、穩定而美麗的生物群落」,任何會干擾這種狀態的作為(例如殺害掠食動物)絕對是錯誤的。他催生了美國第一塊野生保育區:新墨西哥州的吉拉國家森林(Gila National Forest)。他認為人類不該干預土地生態的這種觀念,也在1964年正式寫成了《荒野法》(Wilderness Act)。
李奧帕德式的思維使得《瀕危物種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得以在1973年通過。這項法令發揮的最大效用是翻轉過去法令所帶來的影響,並允諾要全面復育聯邦土地上所有的本土掠食動物。
1995年,也就是李奧帕德過世四十七年後,聯邦野放計畫首度從加拿大亞伯達省引進十四匹狼,送往黃石國家公園深處,在圍欄中適應十週後野放。人們對這項計畫意見分歧,光是準備工作就招來大眾十七萬筆的評論。因為大黃石地區共有41萬2千隻家畜,這些狼被視作「非必要的試驗狀態」。換言之,倘若輿論或政治盤算轉向了,這些狼將被移除。
【完整內容請見《BBC知識國際中文版》第21期(2013年5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