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014年7月號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吳俊輝(台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劍橋大學宇宙學博士)】

 

未來可能的新能源:與星星同理的核融合。

 

近來台灣媒體及網路出現一波熱烈討論,但這在美國早已不是新聞。星星發光的能量來自核能,而人類的核電廠也是利用核能,兩者有何異同呢?真的能像《鋼鐵人》電影中的情節一樣,在家自製迷你核能反應爐嗎?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丹尼爾‧班奈特(Naniel Bennett);譯者/林東翰】

 

雖然逆著鬍鬚生長方向刮鬍子,能讓你刮得「最貼面」,但這刮法也最常產生疼痛或紅腫。

 

1. 水合作用

根據吉列公司技術中心所進行的測試,乾燥的鬍鬚和銅線一樣強韌。刮鬍子之前先沖個澡或在臉上覆上溫熱的布,是最容易讓鬍子軟化的方法。熱能夠融化本來在皮膚聚積的油脂(也就是皮脂),使鬍鬚吸收水分。當毛髮細胞膨脹,硬毛會軟化並延展,就會減少截除每根毛髮所需要的力量。超過攝氏四十八度的熱水也能殺死95%會引起刮鬍後不舒服刺激感的細菌。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羅伯特‧馬修斯(Robert Matthews);譯者/朱怡康】

 

咒罵媒體誇大渲染不是什麼難事,但有時錯的其實是科學。

 

人人皆知政客會曲解統計數字,可是我們通常相信科學家不會這樣做。畢竟科學家追求的是真理而非名氣,不是嗎?然而,有些聳動的研究令我懷疑是否如此。最近就有個例子:有篇報導說到了2050年,氣候變遷將使英國與炎熱有關的死亡人數暴增2.5倍。

這很像是在炒新聞,因此我特別查了實際的研究論文。那篇論文發表於嚴謹的研究期刊,作者群也來自頗具聲譽的英國公衛機構。論文的結論的確是:到了2050年代,與炎熱相關的死亡人數將增加257%。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譯者/林云也】

 

這張電子顯微照片顯示大腸桿菌流出DNA。

 

細菌在地球這麼活躍不是沒有道理。它們能夠非常快速地適應環境。有多快呢?事實上在盤尼西林量產後不過四年,就出現能抵抗這種藥的微生物了。這點令藥物開發者頭痛不已。不過英國倫敦大學柏貝克學院與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團隊如今發現了細菌間傳遞遺傳物質(尤其是抗藥性基因)的方法。

細菌會用「第四型分泌系統」使物質通過細胞壁,而這項研究揭開了它的作用機制。這個系統是由蛋白質組成的複合結構,它會使分泌物穿過細胞最外層的封套。細菌不只能靠這個系統互相交換遺傳物質,還會藉此分泌毒素引起感染,造成潰瘍、百日咳,或是「退伍軍人病」等嚴重肺炎。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譯者/甘錫安】

 

新型氣凝膠在裝了水的燒杯中吸起染成紅色的柴油,效果優異。

 

10. 更環保的漏油清理工具

我們不小心弄得一片髒亂時,有時最好的清潔工具就是一大塊海綿。美國威斯康辛發現研究所(Wisconsin Institute for Discovery)的龔紹青(音譯)製作出獨特的氣凝膠,這種材料重量極輕、有許多孔洞,由木材提煉而得的纖維素製成。這種物質不吸水,可吸收高達自身重量一百倍的油和金屬離子。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譯者/甘錫安】

 

芋螺用致命毒液殺死一條魚。

 

5. 控制飢餓感

我們都感受過飢餓引起的胃痛,但有些人的感覺特別強烈,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或許能提供協助。他們過去發現腦中有一組「刺鼠肽神經元」,受激發時會促使小鼠瘋狂大吃。如今他們認為,這些神經元與腦中掌管飽足感的下視丘室旁核有關。這項發現將可帶來飲食障礙和肥胖的治療方式。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