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013年9月號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湯姆‧希普(Tom Heap);譯者/林東翰】

 

近幾年夏天,英國都因雨而氾濫成災,民眾蒙受重大損失。

 

去年夏天我和約克郡的一名冰淇淋製造商碰了個面。在約克郡從事這行,在在顯示他是個樂天派。不過歷經幾年陰鬱的夏天之後,連他陽光般的性格也蒙上陰影。最近六年的夏天,就有五年的日照時數低於平均值,而且2012年還是有紀錄以來第二潮溼的一年。

那麼,這狀況只是短期的過渡現象呢,還是會再持續一陣子?英國雷丁大學沃克天氣系統研究所(Walker Institute for Climate System Research)的提姆‧烏林斯博士(Tim Woollings)說,未來短期內的情形並不樂觀:「接下來幾年,英國的夏天大概會和過去幾年差不多。」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馬可‧伯曼(Mark Burman);譯者/朱怡康】

 

重獲自由之後,無數的人都要從傷痛中重新站起來。

 

1946年9月下旬,德國威斯巴登(Wiesbaden)。此時正好是猶太曆的新年(Rosh Hashanah),一年的開始,也是猶太教的審判日,猶太教徒相信上帝會在這天記下我們所有的善行、惡行,以及其他種種作為。然而,在這飽受戰火摧殘、最近才重建的猶太會堂裡,正在進行的是另一種紀錄,記錄者的目的並非為了上天的賞罰,而是為了讓美國大眾明白真相。

這位五十九歲的學者帶著二十七公斤重的設備,其中包括當時最先進的錄音器材。三個月前,大衛‧波德(David Boder)離開了芝加哥舒適的校園,扛著笨重的儀器來到了戰後殘破不堪的歐洲。他來到這裡,是想記錄、分析數以萬計受納粹迫害而流亡之人的創傷記憶。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安德魯‧鮑姆福德(Andrew Balmford);譯者/蔡承志】

 

現存的犀牛物種中,以印度犀的皮膚有最多突瘤和襞褶,還覆蓋到前、後腿。

 

這是個精采成功的保育故事。我的第一次接觸,是從含煙籠霧的廣袤草場上方三米處開始。我坐在滿耳斑點的四十歲母象背上,這頭育有三個子女的母象名叫穆罕‧瑪拉(Mohan Mala),隸屬印度東北阿薩姆邦卡濟蘭加國家公園(Kaziranga National Park)的役用象群,每天清晨載送滿臉驚奇的遊客入園參觀。

來到一處淺池(當地稱之為beel),我們這支象隊走下泥灘,步伐出乎意料地優雅,接著又花了好一陣子在霧氣繚繞的草地蜿蜒穿行。我們來到第二處淺塘時,牠猛然現身。這隻腹部深埋泥中、身披甲冑的巨獸,和我們騎乘的大象幾乎同樣龐大,卻沉穩許多,用近視雙眼直盯著我們瞧。牠是頭印度犀。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詹姆斯‧威茨(James Witts);譯者/蔡承志】

 

這幅模擬圖可看到車手後方的尾流,尾流的大小相當於能量損失的多寡。

 

今年6月29日星期六,舉世最富盛名的自行車競賽「環法自行車賽」從科西嘉島鳴槍開跑。這次是這項賽事的第一百屆。眾所矚目的比賽焦點是英國選手克里斯‧弗洛姆(Chris Froome)、哥倫比亞選手那洛‧昆塔納(Nairo Quintana)和西班牙選手荷昆‧羅德里格茲(Joaquim Rodriguez)等領騎主角之間的較量。不過在他們背後還會上演一場物理定律的角力。

約三千四百公里的賽程在巴黎畫下句點。7月21日,弗洛姆首度披上總冠軍的黃衫,證明自己最能成功把推動自行車前進的「正面力量」增到最強,同時把拖慢車速的「負面力量」減到最小。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保羅‧蘇瑟蘭(Paul Sutherland);譯者/甘錫安】

 

一大片氣體雲滑入「宇宙排水孔」的想像圖。

 

今年7月,一道不規則的氣體和塵粒被位於銀河系中央的黑洞扯碎。以往從來沒有人仔細觀察過這類事件,沒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狀況,因此這件事相當吸引天文學家。

因恆星塌縮而形成的黑洞,是宇宙中最難以理解的天體。就我們目前所知,空間和時間在黑洞內部都無法存在。黑洞內重力極強,任何東西都逃不出它的掌握,連光也不例外。這代表天文學家沒辦法直接觀察到黑洞,只能透過觀察黑洞重力對鄰近恆星運動所造成的影響,來證明其存在。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吳俊輝(台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劍橋大學宇宙學博士)】

 

依據理論繪出的黑洞概念圖,其四周充滿著時空的嚴重扭曲。

 

黑與白都不算是顏色,就藝術而言它們象徵復古風,以物理來說它們分別代表「沒有」以及「充滿」電磁輻射,但妙的是,科學上以黑為名的專有名詞似乎遠多於白,畢竟用黑或暗來掩飾人類對於未知事物的無知,是再簡單貼切不過。「黑暗物質」及「黑暗能量」都是典型的例子。

當今黑洞已不只是個科學名詞,更常被拿來做為電影的素材,甚至用以探討哲玄學。若撇開科學不講,黑色的洞可就有萬種風情,無時不挑戰著人類想像力的極限,倘以偉大論之,雖不中亦不遠矣;但若要談物理,那或許就和你想像的不大一樣了。以下,我就來談談幾個常見的黑洞迷思。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