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伯特‧馬修斯(Robert Matthews);譯者/朱怡康】

 

咒罵媒體誇大渲染不是什麼難事,但有時錯的其實是科學。

 

人人皆知政客會曲解統計數字,可是我們通常相信科學家不會這樣做。畢竟科學家追求的是真理而非名氣,不是嗎?然而,有些聳動的研究令我懷疑是否如此。最近就有個例子:有篇報導說到了2050年,氣候變遷將使英國與炎熱有關的死亡人數暴增2.5倍。

這很像是在炒新聞,因此我特別查了實際的研究論文。那篇論文發表於嚴謹的研究期刊,作者群也來自頗具聲譽的英國公衛機構。論文的結論的確是:到了2050年代,與炎熱相關的死亡人數將增加257%。

也就是說,這篇報導沒有誇大不實。但詳讀之後,我發現有誤導之嫌的不是媒體,而是論文本身。報導中駭人的數據,其實是在推估氣候與人口變遷將如何影響與氣溫相關的死亡率。英國預計會越來越熱,因此與炎熱有關的致死風險顯然會上升。然而,這篇論文也發現,與嚴寒相關的死亡率會下降,作者群卻沒有對這點多加著墨。這實在很怪,因為與嚴寒相關的死亡率跌幅更大,因此整體來說,與氣溫相關的死亡率其實是下降的。

他們又是怎麼算出炎熱相關死亡人數大幅攀升的數據呢?很簡單,只是把死亡率乘以2050年的預估老弱人口而已。由於老弱人口屆時將大幅增加,所以與炎熱相關的死亡人數自然也會急速攀升。簡單來說,這跟全球暖化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與人口老化息息相關。

酸民大概會想:這樣做還不就是為了搏版面?但不是每個人都買帳。例如協助記者評估新研究成果的英國科學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對這誤導人的「257%」就很不以為然。英國頂尖的統計學家、劍橋大學的大衛‧史匹格哈特教授(David Spiegelhalter)也說:「有人認為氣候變遷被過度渲染了,而這篇論文的論述方式只會坐實他們的看法。」我也很常使用統計方法,對於他的感慨心有戚戚焉:只要你喜歡,你能利用統計證明任何事情。

若能謹慎靈巧地運用統計學,我們就能從資料中解讀出重大線索。例如在二次大戰期間,亞蘭‧涂林(Alan Turing)和同事就曾以統計方法破解納粹密碼;2012年時,奈特‧席佛(Nate Silver)以類似的方法,成功預測美國總統大選五十州的選舉結果。不過,統計也能唬人,所以我覺得,每個人都該在學校學習如何解讀統計結果。

對於以奇聞軼事為基礎、人數樣本少的研究,或者用動物現象來比擬人類社會的研究,大多數人都知道要有所保留。但研究若提出相對高得驚人的風險數據,我們也要保持懷疑,畢竟某些不值一提的風險(例如被雷打到)即使暴增十倍,依舊不值一提。

此外,我們也得留意其他幽微的統計陷阱,例如以絕對數字而非改變比率所提出的說詞。你知道與1950年代相比,現在七十歲以上的死亡人數多得驚人嗎?乍聽之下,有些人大概會覺得這很丟人。但更丟人的其實是:媒體與政客無法判斷、或不願承認這種統計說法很蠢。

 

【完整內容請見BBC知識國際中文版第35期(2014年7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