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勞勃‧庫克(Robert Cook);譯者/陳榮彬】

 

訴諸全美認同的英雄:示威抗議的民眾聚集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水池周圍。因為與林肯的理念呼應,金恩的演說顯得相當正當。

是什麼事促使馬丁‧路德‧金恩在1963年發表那一場演說?

最早在華盛頓特區遊行的黑人,是資深勞工運動領袖阿薩‧菲利浦‧藍道夫(Asa Philip Randolph),時間是1941年。那次遊行除了要促使聯邦政府通過保障黑人的民權法案,也要為貧困的非裔美國人爭取經濟平等。聯邦政府原本擔心遊行會在首都引發動亂,結果平和得很。藍道夫的副手貝雅德‧魯斯丁(Bayard Rustin)將遊行安排得很好。那天大概有二十五萬人(約有四分之一是白人)頂著悶熱的天氣聚集在林肯紀念堂前,平心靜氣地聆聽一場場的演說與音樂表演,現場氣氛愉快,令人難忘。

1963年春天,美國南方的基督教領袖會議於阿拉巴馬州伯明罕市舉行了一場非暴力遊行,終於促使甘迺迪政府草擬一部全面性的民權法案,盼能藉此破除南方的種族隔離政策。然而,南方的白人仍堅拒與黑人共用公共設施,許多非裔美國人組成的民權運動團體包括金恩領導的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SCLC)、比較激進的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SNCC),以及立場溫和的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等,義憤之餘聯合發起了8月28日的華盛頓民權大遊行(March on Washington)。遊行接近尾聲時,馬丁‧路德‧金恩便發表了以「我有一個夢」為題的演說。

 

金恩那時是民權運動的領袖嗎?

金恩極具領袖風範,談話總能激勵人心,人又上相,因此至1963年時已經全美皆知。他最初登上媒體,是因為1956年參與蒙哥馬利市(Montgomery)的聯合抵制公車運動,後來又因參加伯明罕市的遊行而更為出名。多數美國白人都把金恩當成挑起種種動盪的民權運動領袖,把他視為共產黨奸細的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J. Edgar Hoover)也是這麼想。然而,許多非裔美國人卻不是這麼看的。

包括極為敢言的麥爾坎‧X(Malcolm X)在內,許多立場激進的黑人都認為金恩被自由主義體制給耍了。就連民權運動陣營中,處處遭打壓、積極在各地爭取領導權的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也對他越來越不滿。到了1963年夏天,已經常常有人逼迫金恩證明非暴力抗爭手段真的能幫上非裔美國人。

 

挑在林肯紀念堂前演說有什麼特殊用意?

金恩的演說之所以氣勢驚人,正如他自己提及的,他是在林肯總統的身影下講話,故而尤具意義:一百年前,就是林肯發布了〈解放奴隸宣言〉。

自從黑人女低音瑪麗安‧安德森(Marian Anderson)於1939年在林肯紀念堂前辦了場各種族民眾都可以參加的演唱會,那裡就一直被非裔美國人視為聖殿。那場演唱會由聯邦當局主辦,是美國政府最早對於二十世紀黑人民權運動展現的支持行動。

在演說前,金恩批評當時的總統甘迺迪不夠積極制裁種族隔離政策,他知道,如果能在丹尼爾‧契斯特‧法蘭區(Daniel Chester French)所雕塑的宏偉林肯雕像前提出訴求,使大家想起這位偉大的解放者,那麼他籲請全國民眾採取行動的呼聲,就能夠因呼應歷史而顯得正當。當金恩以「一百年前」這幾個字開場時,他的聲音就已經與林肯在1863年發表的蓋茨堡演說融合在一起了。

 

金恩在那場演說中說了什麼?

林肯在蓋茨堡演說中要同胞別忘了,美國的立國基礎是開國先烈所秉持的「人生而平等」理念,大家應該奉行不渝。而金恩在那段於清晨發表的十六分鐘演說中,一開始就將這個理念比喻成先烈們開的「本票」,說現在該是非裔美國人兌現它的時刻了。

金恩深知必須逼迫政府採取行動,因此他說,黑人已經拿了這張空頭支票一百年,沒有耐性再等下去了。他警告政府趕快兌現支票,否則「反抗行動將於各地風起雲湧」,「直到正義彰顯的那一天」。為了緩和威脅之詞,他反過頭來安撫其黑人同胞,表示非裔美國人應該壓抑用武力對抗敵人的衝動,大家應該自制,體認到其實許多白人是支持這場抗爭的。他要黑人對非暴力手段有信心,並謹記基督教的教條:「忍受不應得的痛苦是種救贖」。

 

 

 

【完整內容請見《BBC知識國際中文版》第29期(2014年1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