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約翰‧K‧沃爾頓(John K. Walton);譯者/張瓊懿】

 

布特林度假村(Butlins)可以一手包辦您全家的住宿、餐飲和娛樂活動。

 

1870年代後期起,每逢夏日週末,英國的黑潭(Blackpool)一大清早便熱鬧滾滾。早餐時間還沒到,就有觀光列車載著大批旅客從蘭開郡(Lancashire)的紡織重鎮蜂擁而至。為了來海邊玩,這群人凌晨就出發了。

下車後他們沿著海濱的人行道興高采烈地走著,當中有不少人踩著平日穿的木屐,從中央車站一路噠噠噠來到南碼頭(South Jetty),遇著有德國銅管樂隊正在演奏,大家隨之起舞,踩得木地板震天價響、猶如雷鳴。這條路後來被暱稱為「黃金哩」(Golden Mile),沿路上遊客可以乘坐蒸氣動力旋轉木馬,或找個摸骨師摸頭骨算算命。

打算住上幾天的旅客帶著行李先到住宿處報到。計劃當天往返的人則前往冬園(Winter Gardens)享用早餐,晚點兒再到戶外酒吧喝一杯,或在雷基斯宮殿花園(Raikes Hall)的舞池一展舞藝。海灘上各式各樣的攤販都有,有射擊場、照例會出現的騎驢體驗等,大家紛紛招呼起客人。當時黑潭的觀光商機相當熱絡。

 

海濱度假鼻祖在英國

距離曼徹斯特不遠、位於英格蘭西北岸的黑潭市,是相當早崛起的海濱度假勝地;到了十九世紀晚期,類似景點如雨後春筍般在英國沿岸各地興起,像是倫敦附近泰晤士河口的濱海紹森得(Southend-on-Sea)和馬蓋特(Margate),以及蘇格蘭的拉格斯(Largs)、格拉斯哥西邊的羅斯塞(Rothesay)。舉凡火車或明輪汽船這類費用低廉的交通工具抵達得了的地方,藍領階級便隨之而至。

這是世界上首次出現的藍領階級度假風,也算是全球第一個工業社會的產物。其實,早在十八世紀早期就已有濱海觀光產業,只不過當時大家去海邊主要是為了促進健康,這波藍領工人濱海度假風是後來才分支發展出來的。後者這種始於英國的現代濱海度假方式,很快便開始在世界各地發揚光大。

當然,海邊度假曾有更原始的形態。羅馬時代即已出現海邊度假區,但當時那是種高級享受,一般民眾消費不起。在海邊舉行的聚會也不少見,時間和接近8月大潮的天主教聖母升天日(Feast of the Assumption)便是一大盛事,許多人會群聚海邊泡海水浴,有些地方甚至有喝海水的活動。

回教徒也有類似的海邊慶典,在土耳其則有稱為「海浴池」的藥浴度假區。另外,荷蘭如今名聞遐邇的海濱度假勝地席凡寧根(Scheveningen),在十七世紀時還是老舊漁港,後來才逐漸吸引眾多觀光客(包括一些畫家)。不過,最早發展出既健康又好玩得令人嚮往,具商業組織且人人皆玩得起的夏日海濱度假模式的,是英國。

 

帶動改變的巨輪:工業革命

現代人到海邊度假,最早出現在十八世紀早期興起的英國港口利物浦,後來位於約克郡(Yorkshire)海岸的史卡博羅(Scarborough)和惠特比(Whitby)亦發展出營利的海水浴場。當時的醫生推崇以含有礦物質的泉水做「礦泉水療」(taking the waters),這使得海水浴搭上養生列車,躋身醫療「科學」的行列。

接著,濱海度假的發展又受到十八世紀的商業及工業革命影響。隨著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逐漸提升,不斷擴展的倫敦大都會也成了經濟成長重鎮,因此從1730年代起,活躍的濱海度假勝地多出現在英格蘭的東南方,例如馬蓋特和布萊頓(Brighton)等地。

1851年的普查報告中,除了列出製造業與礦業等傳統工業中心附近的濱海度假景點,也發表了幾個發展迅速的英國城鎮周圍的濱海度假區。此外,1840年代起,發達的鐵路系統更讓英國北部與中部工業都市亦有機會體驗濱海假期。在岸邊,經常見到收費低廉的觀光列車搭載數百名旅客前來享受濱海一日遊,這樣的列車多半是由主日學校或禁酒運動團體動員而來,所以收費低廉。

隨著北部的工業逐漸發達,人們有了穩定可靠的工作,這使他們重視起休假,甚至想擁有更長的假期。整個夏天,各個城鎮都有自己的慶祝活動,海邊住宿和娛樂產業擁有無限商機。另外,婦女投入職場提高了家戶所得,加上十九世紀後期的基本物價降低,大家更有餘錢可休閒享樂。工人甚至會組互助會來為假期籌款,就像為聖誕節存錢一樣。

 

完整內容請見《BBC知識國際中文版》第23期(2013年7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