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迪恩‧伯奈特(Dean Burnett);譯者/謝伯讓】

 

在康乃爾大學的一項研究中,一位研究人員向路人問路(a)。當工人拿著一塊木板通過時(b),問路者就和隱身在木板後面的同事交換位置。大部分的情況下,不知情的受試者根本沒有注意到(c)自己是和兩個完全不同的人說話(d)。

 

科學家為了研究經常「不擇手段」,其中心理學家更是惡名昭彰。為了證明人們有多麼容易受影響而犯錯,而不是只有在受到控制的實驗中出錯,美國康乃爾大學的一群心理學家就曾在街上進行以下實驗。

他們讓一名實驗者拿著地圖向路人問路,然後在兩人交談的中途,安排假扮的工人拿著大片木板遮住另一位準備「掉包」的科學家,從他倆之間走過。這時木板所掩護的這位會和原本的問路者對調,在假工人走過後繼續跟那路人說話。「這路人會被嚇到吧!」你或許這麼以為。但實際上有一半以上的人絲毫沒有感到訝異—他們甚至沒有察覺到跟他們講話的是不同的人。

BBC節目主持人凱文‧馮博士(Kevin Fong)曾在《地平線》(Horizon)節目的某集揭露,要是犯錯的是醫師,代價可能會很大。但人類的失誤是怎麼發生的呢?其實人本來就很容易出差錯,而不擇手段的心理學家所做的一些研究,正開始讓我們的弱點現形,比方前述例子中的情形就稱為「改變視盲」(change blindness)。

我們的大腦處理能力有限,「改變視盲」便是它的副產品。生活環境中的細節實在太多了,由於大腦沒有預料到一些狡猾的科學家會愚弄它,因此它不會浪費重要的處理能力去不斷地檢查每項細節,結果就出現了尷尬的「錯誤」(當然這有些不公平)。

事實上我們每天都會犯下一些小失誤,但是別難過,人類的大腦本來就充滿了圈套與陷阱。我們大腦裡的「軟體程式碼」本來就存在著錯誤、故障與誤差。

大部分的人都曾在試著入睡時身體突然「猛然一抖」,而且通常會伴隨著一種跌落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臨睡肌躍症(hypnagogic myoclonic jerk)。科學家認為,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大腦誤以為墜入夢鄉的訊息是真的「墜入」了哪兒,大腦的反應就是繃緊肌肉以重新取得平衡,所以身體會突然劇烈晃了一下。目前仍不清楚大腦為何會出現這樣的錯誤,但這現象呈現出某些我們想來相當簡單的小事大腦的潛意識卻會出錯。

這類例子還包括暈車、暈船等動暈症,當視覺系統接收的訊息,與內耳中職司平衡與運動的前庭系統傳送給大腦的訊息衝突時,身體就會產生這類不舒服的感覺。這是因為一個系統告訴你:「沒事,沒有在動。」但另一個系統傳遞的訊息卻完全相反,於是無意識的大腦就被搞糊塗了。在大自然中,最有可能在這兩個系統之間造成這種混淆的,就是有害的神經毒素。於是,驚慌失措的無意識大腦會試著藉由嘔吐把這可能是毒素的東西給清除掉。事實上這種會嚇著身旁乘客的嘔吐反應,就是你的大腦在重新開機。

視覺系統凌駕人類的感覺系統可能導致大腦產生許多錯誤,其中有許多是我們很熟悉的,例如看電影這件事從技術上來說根本是錯的。嚴格說來根本沒有東西在「移動」,是因為我們所看到的影像切換速度快到視覺系統跟不上,只好把它們解釋成在動。再者即便耳朵提供了正確的訊息,但我們的眼睛卻往往凌駕耳朵。比方說電影的音效是來自於整個播放空間周圍的擴音器,但聽來卻像是從螢幕傳來,這便是我們的眼睛誤導大腦的結果。

如果視覺系統真的這麼不可靠,為什麼大腦那麼注意它呢?據估計,有多達65%的腦區都和視覺系統有某種連結。人類視網膜中的「中央窩」約只有一平方公釐,但其中的光受器數量,已經足以感知細緻影像來應付閱讀及其他複雜視覺任務。如果中央窩比現在大上一倍,那麼大腦至少要像籃球一樣大,才能夠處理它所接收的資訊。也就是說,儘管我們的視覺系統不是百分之百牢靠,但它為我們的大腦做很多事。

我們的無意識大腦似乎內建了犯錯功能。那一旦我們進入意識層級,人類應該就不大會犯錯了吧?如果你這麼想,那你就錯了。

 

完整內容請見《BBC知識國際中文版》第22期(2013年6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