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elen Pilcher;譯者/高英哲】

 

「怪獸」長得越大,骨折的風險就越高,散熱、輸送氧氣也會出問題。

 

(警告!本文洩露劇情)

大家常在酒吧爭論不休的話題是:甲乙對決誰會贏?若是八十公尺高的機器人,對上要消滅人類的異次元巨型兩棲動物,你會把賭注押在機器人身上對吧?但要是巨型怪物越長越大呢?這就是導演吉勒摩‧戴托洛(Guillermo del Toro)在電影《環太平洋》(Pacific Rim)裡設定的情況。人類得對抗高達數百公尺的「怪獸」(Kaiju)大軍:這些不斷增生的巨獸最大的嗜好,就是把知名地標當點心一樣吃掉,而人類能夠與之抗衡的最後防線,則是叫做「機甲獵人」(Jaeger)的巨大機器人。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譯者/張瓊懿】

 

世上第一隻複製狗史納比,以及創造牠的科學家。

 

你是那種失去愛犬就會活不下去的主人嗎?拜一家南韓生技公司所賜,你可以不必忍受這種煎熬了。

首爾的秀岩生物科技基金會(Sooam Biotech Research Foundation)在英國舉辦了一場競賽,獲勝的飼主將可以免費複製他的狗。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譯者/高英哲】

 

克卜勒衛星記錄下許多行星經過母星前方的身影(小黑點),本圖是依母星的相對大小排列。

 

美國天文學家分析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傳回的資料,預測在銀河系中調查過的類日恆星裡,有五分之一會有所謂的「適居帶行星」繞行。「適居帶行星」指的是類似地球,環境條件「剛好」可供生命存活的行星。這種行星的表面溫度必須要能夠讓液態水存在,這意味著它距離恆星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天文學家艾瑞克‧佩提古拉(Erik Petigura)宣布這項發現,他表示:「你抬頭仰望夜空中成千上萬的繁星,可能用肉眼就能夠看到僅在十二光年外的類日恆星,它的適居帶正好有顆大小跟地球差不多的行星繞行。這實在太驚人了!」一光年就是光行進一年的距離,而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4.4光年之外的南門二。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napshot
●未來的臉孔
●異形現身
●模擬太空環境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譯者/林東翰】

 

我們很快就適應糖的味道,需要吃更多才能達到同樣的快感。

 

Q:為什麼經過演化後,我們會喜歡不健康食物的味道?

A:因為人不是在充滿糖的世界演化而成的。對於我們非洲的老祖先來說,從成熟水果或珍貴蜂房取得的糖,是難得的好料,它的高熱量更是無上至寶。喜歡甜食的味道、嗜吃糖的人可能較具有優勢,因此透過基因把他們愛吃甜食的嗜好傳給後代。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潘妮‧沙契(Penny Sarchet);譯者/林雅玲】

 

實驗室可能很快就能培養每個人自己的替換器官。

 

病人將首度接受幹細胞器官移植

今年8月底,病人將首度接受幹細胞器官移植的臨床試驗,這項試驗是由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Medical Research Council)資助。試驗中的病人喉頭受損,呼吸、說話和吞嚥都有困難;病人動手術時若需要呼吸器輔助,就可能出現這種副作用。馬丁‧柏查爾(Martin Birchall)和同事已經利用病人自己的幹細胞拯救了兩名情況嚴重的患者,不過現在他們希望這項技術能成為常態治療。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大衛‧巴揚(David Bayon);譯者/甘錫安】

 

「4D」列印的材料將能適應環境

「家家都有3D印表機」的夢想或許還有一段路要走,但製造業顯然正全速前進:歐洲太空總署列印了能耐受攝氏一千度高溫的金屬部件,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也準備大量列印噴射引擎的關鍵部件。3D列印的進展相當迅速,但我們怎麼能滿足於3D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自組裝實驗室(Self-Assembly Lab)和Stratasys 3D列印公司合作,已經開發出更神奇的「4D列印」。

該研究團隊使用Stratasys公司的Connex 3D印表機,製作出列印後能改變形狀的物體。他們將構成物體的粒子設定成不同的材料性質,透過水或熱等外在刺激來啟動自組裝程序,讓物體自己摺疊成別的形狀。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Helen Pilcher;譯者/高英哲】

 

企業號非球狀的輪盤形船殼,在海底鐵定被壓個粉身碎骨。

 

這種壯觀場面可不是天天都看得到:裹著尿布、面如泥塑的外星人,瞠目結舌地望著原本停在海底的企業號升出海面,在他們眼前盤旋,然後扶搖直上,向太空疾駛而去。這群倒楣的外星人可能會被這冰冷巨物嚇得尿溼褲子、俯首稱臣,不過不光是他們覺得觸霉頭,可憐的物理定律也被遺留在角落畫圈圈。

飛行器若是設計來遨遊無氣壓的無垠太空,肯定不能藏身海底。前年載著執導《鐵達尼號》跟《阿凡達》的詹姆士‧卡麥隆(James Cameron)下潛十一公里深,直探馬里亞納海溝底部的「深海挑戰者號」(Deepsea Challenger),其座艙是個六十四公釐厚的鋼球,外頭用高科技泡綿包覆起來,藉此承受就算是BBC資深記者傑瑞米‧派克斯曼(Jeremy Paxman)也頂不住的巨大壓力。企業號非球狀的輪盤形船殼,在海底鐵定被壓個粉身碎骨。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亨利‧吉(Henry Gee);譯者/蔡承志】

不起眼的蜜蜂比你想的更聰明。

 

抽象思考是我們人類小心守護,自詡為獨門絕活的本領,這得歸功於我們的龐大頭腦。所以當知道腦袋小得像針頭的蜜蜂竟然也能辦到這點,許多人肯定會感到驚訝。

法國土魯斯大學動物認知研究中心的歐荷伊‧阿瓦谷韋伯(Aurore Avargues-Weber)和馬丁‧裘赫法(Martin Giurfa)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報告中回顧證據,主張蜜蜂的腦能夠進行他們所稱的「概念學習」。換言之,蜜蜂能從周遭環境汲取、歸納種種特徵,並拿來應用在不同的狀況。

概念是人類認知的基石。我們能學習「相同」、「不同」、「大於」和「優於」等關係,無論物體的物理本質為何,都能辨別這些相對關係。舉例來說,「多於」可以用來比較兩堆馬鈴薯,也適用於兩堆零錢。倘若沒有這種概念學習的能力,我們會陷入哪種處境?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napshot
●翼身融合飛行器
●樹幹吊橋
●太陽能「滑雪場」

文章標籤

《BBC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